图片 关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_金玛棋牌官网|app下载**

金玛棋牌官网|app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教育理论 > >

关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来源::未知 | 作者:金玛棋牌官网|app下载** | 本文已影响
  论文摘要: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较大的实践意义,是落实社区居民“有其学”、“优其学”、“乐其学”的根本。社区教育课程建设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确立建设主体、加大共建共享力度、创造性地实施好课程。 
  论文关键词: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社区教育课程是区(县)社区学院、街道(镇)社区学校、居委会(村)教学点(其中社区学校是主体)面向社区居民开设的,整合知识、经验、实践、环境、生活等素材的教育、学习活动和过程的总和,具有满足社区居民教育学习需求以及促进社区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功能。 
  在任何类型的教育中,课程总是居于核心地位。因为任何教育目的的实现,都离不开课程这一重要媒介。作为社区教育的中介和载体,社区教育课程是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依据,也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 
  在有关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文献中,不难发现数量还极其有限,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极不相称。为此,研究社区教育课程建设问题,可以回答当前形势下,社区教育课程应该由谁来建设、建设什么和如何建设,对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已有研究做些解释、修正和补充。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如社区教育课程理念、教学、师资等,以期丰富社区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 
  200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关于推进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沪委发[2006]2号)中指出“要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强调要“加强社区学校课程和教材建设,开发一批适应居民需求的课程教材”。这些都说明了社区教育课程是社区教育事业开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有效满足居民的学习需求。然而,尽管各级政府对社区教育已经倾注了很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不同类型的社区教育机构已经认识到社区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必须承认,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工作毕竟才刚刚起步。如何落实好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的每个环节并提升质量,为居民奉献受欢迎的课程内容、适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员学习的课程充满活力和吸引力,最终达到“愿学、乐学、优学”的目的,依然需要社区教育实践工作者不断努力。 
  目前,上海市社区教育机构开设的课程达1万多门,各校开班人数、就学人次数历年逐渐上升,课程的开发也开始注重面上、点上、量上和质上的扩展和提高。几年来,全市社区教育课程在队伍建设、资源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定基础,取得一些进展。理论上,对社区教育课程概念、基本特点、课程体系、课程大纲、开发流程、评价标准、应用策略等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定成果。然而,相对成熟规范的普通教育课程,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虽有进展,但依然存在薄弱。通过对不同层面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调研,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师资来源狭窄、内容更新慢、资源共享不充分、缺乏适合成人学习的教学形式等问题,这些将是我们继续探索的动力和起点。 
  一、树立“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课程理念 
  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人,自然,“以人为本”也应成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关注社区人发展,将课程开发落实到每一个居民,增强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实效性。所以,“自下而上、基于居民需求”的课程建设导向——有什么人就开什么课,老百姓爱什么就开什么课,也自然成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理念。 
  由此,居民需求便成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工作的一篇大文章。我们可以从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生活场所、时代发展等角度,来知晓居民学习需求。可以肯定,居民的需求绝对不止现今普遍的“休闲娱乐”,而是多元的、变动的、复杂的。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引导居民学习需求,根据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际,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建设出数量更多、种类更广、质量更优的社区教育课程,最终满足居民的这些需求,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确立课程建设的主体 
  几年来,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工作,一般由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或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等类似机构)提供政策经费支持,统筹领导;社区学院牵头组织,提供业务指导服务;街道(镇)社区学校发动组织授课教师、居民学习团队负责人,进行具体实施,形成一支多元的,由管理者、指导者、服务者、实践者、参与者等主体组成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队伍。 
  从优化完善的角度而言,我们觉得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还应该丰富主体。首先,拓宽渠道,从社区中挖掘更多更好的社区教育师资。考虑到社区教育兼职教师积极性虽有,但能力精力有限的实际,我们可以从新增社区教育教师中为其配备助教。其次,增添社区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共同为社区教育课程质量把关。如此,才能保证课程建设成为可能,建设出的课程质量过关,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等要求,使居民“有其学”,并且“优其学”。 
  所以,我们需要构建一支集管理、组织、实施、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队伍。从社区教育发展需求和未来趋势而言,除了构建好这支队伍,还要不断提升这支队伍在“课程建设”方面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素养,如社区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学习理论、教学方法,课程开发技术、教材编写等。 
  三、优化课程建设过程 
  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环节,与一般课程的开发或建设流程类似,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最后形成包括课程大纲、教材、课件、考核等在内的配套资料。为了提高社区教育课程的丰富性和质量,今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过程,可以按照以下环节,不断完善优化。 
  开展实证调研,掌握课程建设现状。调查本区人文特色风俗、居民学习需求和社区学校课程班级情况;分析梳理社区学校课程门类和教学形式,掌握课程建设现状。 
  确立课程选题,制定建设实施方案。以街道(镇)社区学校为单位,遴选全区重点建设课程;制定课程建设实施整体方案,依据各门课程实际进行具体实施。 
  整体结对指导,联合协调共同推进。社区学院对社区学校进行指导服务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提供面上的普遍指导服务,包括制定工作计划、规划要建设的课程文件、设计每一课程文件样张、进行培训辅导、对社区学校完成的文件进行修改、编辑和包装等。二是社区学院设专人,对全区社区学校进行“结对式”指导服务,包括下社区学校,研讨修改课程大纲、设计课程评价方式、听课、策划编写教材等。通过两种方式结合,有机协调,使课程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关注特色亮点,探索问题寻求突破。在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关注新问题,如社区教育课程教学、师生关系、社区学校班级和居民学习团队关系等。 
  四、不断创新课程建设方式 
  几年来,各区不断创新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方式。以全国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闸北区为例。2006年起,闸北区每年对社区学校的学科和班级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挑选一部分社区学校都开设而又缺少平行班的课程,先后组织召开社区学校编织、国画、书法、数码摄影班等教师教学研讨会和学员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促进了社区学校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激发了学员学习的兴趣、成就感和幸福感,促进了课程建设。
  在致力于让社区居民“有其学”、“优其学”和“乐其学”方面,上海自2008年开始,不断创新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方式,逐年在全市范围内轮流开展了社区教育优秀资源征集和特色课程评比、组织部分区县编写社区教育课程指导性大纲、开展社区教育联合课程教研室、申报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文化休闲教育课程等。至今,全市共征集社区教育资源759件,获奖140件,包括印刷教材、多媒体课件、网页、录音录像、多种媒体一体化资源等形式。编写的社区教育课程指导性大纲,涵盖了社区教育课程的三大系列,十五大类:一是职业技能系列(包括语言文字类、信息技术类、就业指导类和职业发展类等);二是生活与休闲系列(包括生活保健类、家庭安全类、家庭教育类、休闲技艺类、家庭理财类、法律维权类和生活环境类等);三是文化与素养系列(包括道德修养类、科学素养类、文化涵养类和公民意识类等)。指导性大纲包含了课程背景、课程性质、课程对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及学习活动方式建议、学习指导建议、教学时数建议、学习效果测评和教学资源推荐多个要素,为全市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有效帮助。至今,全市共申报社区教育特色课程284门,获得认定150门。2011年,全市组织10所社区学院,通过市区合作、区区合作,开展了社区教育联合课程教研室工作,在以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为抓手,培育社区教育师资骨干队伍、推进社区教育课程与资源建设、探索上海“学分银行”中的社区教育课程管理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取得初步成效。同年,全市有932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课程进入“学分银行”,后续的学分银行课程申报工作仍在继续。 
  五、加大课程共建同享力度 
  各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工作经过摸索、实践,初显成效。但市、区层面已建设好的社区教育课程,却缺乏“共享”问题。于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街道(镇)社区学校之间缺少沟通,资源(信息、课程、师资……)不能共享”等在所难免。放眼全国,同样如此。 
  对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首先,从宏观层次上的课程体系角度而言,社区教育课程也分为“核心课程”和“区本课程”。前者是以学习者的需要和社会生活需要为核心,不同社区开设的趋同课程,如前所述的文化与素养系列课程;后者是基于特定的社情民情,由本区自行开发的社区教育课程,注重和强调本区及其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具有多元性和独特性。所以,对于社区教育核心课程,国家层面应加强宣传、推介和共享;对于社区教育区本课程,由于居民学习受到自身年龄、空间距离和区域资源有限等条件限制,所以鼓励各区积极发掘、引导居民需求,不断开发新的区本课程,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学习需求。 
  六、以课程实施促进社区教育整体工作 
  课程和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社区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同样也不例外。在做好社区教育课程面上的要素建设之外,我们依然需要关注实施环节,即“教学”。 
  首先,社区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学员不同、课型不同,教学的方式方法亦不同。规划设计包含“学员”、“课型”和“教学”三要素在内的社区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大有可为。其次,社区教育课程中的“混班”现象。新老学员并存,课程内容如何安排,如何施教更有效,值得深入研究。第三,社区教育中教和学的关系问题。在目前社区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和学员多为成人,纵然有“能者为师”,但也有“师不必不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教师教和学员学的关系就变得更加复杂起来。研究其中的自主参与、相互学习(互动、互补),意义非凡。 
  在社区教育评价中,“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是三个重要指标。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我们可以寻找提高这“三个度”的途径。社区教育存在“老面孔”现象,原因和解决途径有很多。其中,社区学校班级学习延伸扩展到团队学习,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闸北区已经关注到社区学校课程班级向居民学习团队转变这一问题,并寻找到班级和团队二者互动的形式和内容。今后,我们不妨可以把视野拓宽到居民学习团队,研究总结好的经验与做法,使更多的学员从班级走向团队,使学员变成有责任心、有组织能力的团队成员或负责人,去组织带动更多的居民、学员加入到社区教育课程的学习中来。如此,产生“滚雪球”般的效应,为社区教育实现“人人皆学”做出努力和贡献。

金玛棋牌官网|app下载**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