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困生,通常是指教学过程中学习成绩暂时处于落后的学生。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对数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被动,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学困生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必须对学困生的特殊性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本文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想谈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学科原因。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与系统性强并且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教学中若不能正确把握这些特点,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困难。这种抽象性使得数学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更高,如老师告诉学生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但是学生用眼睛所看到的只是图上长度有限的线段,它的无限延伸性只能在脑中想象。而数学的系统性也很强,学习新知识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就形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果没有及时查漏补缺,造成新旧知识的断链,就会造成学习困难。
2.学生自身因素。学困生往往表现为成绩不好、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更重要的是缺乏自信。他们普遍对学习数学知识缺乏兴趣,求知欲不强,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难度很大,再加上学困的原因使他们产生了自我封闭的心理。还有些学生一遇到计算量较大、计算步骤较繁琐的题目,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
二、减少学困生的教学对策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认真地分析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可能的。
1.尊重学生——点燃学习的热情。
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 因此,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生,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尊重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中。
2.改进教学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1)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就要很慎重,既要考虑到优秀学生思维的发展,又要照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学设计从内容的呈现、难点的突破到练习的设计都要合理而有层次。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并没有直接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而是将知识构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利用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模型, 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获得对圆的感性认识。这就给了所有学生发言的机会,当学困生有了回答问题的经历并获得成功后,就有了继续往下学的兴趣。在布置作业时,我也非常注意难易练习的搭配,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的批改采用面批和课后批两种方式,面批是为了及时纠正辅导,而课后批又是为了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更有学习的信心。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这样既能促进优生能力的发展,又能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如,对待同一个问题可作不同的要求: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会说:你答对了,能否再想想,还有更好的说法吗?使他们觉得不仅要答对,还需最好的方法,还应该努力。对中等生我会说:回答正确,说明你很认真。对学困生我会说:你真会动脑筋,这个问题比较难,但是你回答出来了,说明你很聪明。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越来越自信,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要让学困生们在赏识中得到品德的修养、人性的交流、自主的发展,让评价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3)跟踪反馈,巩固提高。
学困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习习惯差,因此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改变他们学习数学困难的比较关键的环节。教师要耐心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对他们继续以后的学习会终身受益。小学生年龄小,有些学困生的心智水平与生理发展没有同步,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稍微放松要求,学习就会掉队。因此,平时要多关注学困生,严格要求,对于其存在的知识缺陷,反复训练,直到正确掌握,磨炼其意志, 逐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家校合作——共促成长。
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它不能替代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不仅影响着学校教育,还影响着一个人的终生。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争取家长的支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创设良好的家庭气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配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让家校合作成为促进学困生情感发展的摇篮,从外部因素上保证学困生良好的情感的养成,特别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总之,学困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与学习过程并存的问题,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的紧迫课题。关注这一现象,势必有相应的策略,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灵活多变的方法让课堂教学
- [教育理论] 德国教师教育标准的理论依
- [教育理论] 教育叙事同样是教育成果
- [教育理论] 采用激励性教学方法,激活
- [教育理论] 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要在“参
- [教育理论] 教育因爱而美丽
- [教育理论] 巧用文本留白,放飞学生想
- [教育理论]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教育理论] 好的课堂应该好在哪里
- [教育理论] 优化课堂结构 打造高效课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